大同学校的小黃人
黄汉伟 (阿依淡州议員)
有些旅程是可以决定你未来的方向及工作重奌。2007年,我受美国东西方中心之邀參加新世纪課程(New Generation Seminar). 主题是未来的教育方向。我是马來西亚的唯一受邀者。那时候,我是執业律师及梹州民主行动黨的宣传秘书. 我写了篇英文文章,描述了我对母语教育的观奌而从几百名申请者中被挑选。我与來自全球十五位年轻政治及教育工作者赴夏威夷。他们有的是纽西蘭国会议员,美国的州议员,市长,太平洋小島的政府高官,上海復旦大学的教育长官。后来我们这组人也去了日本廣島及中国上海。我们三个星期的旅程里考察了三国大学,中学及小学的教育设备,与教育工作者交流。我也在研讨会上报告了马來西亚母语教育概况。
那一次的旅程注定了我未来与教育课題沾上了边,什至我为教育课题与巫统议员在2008年的州议会舌战。我这几年教育课题发表的言论剪报的档案有五寸之厚。
我2009年自动请缨,至今一連五年担任了梹州政府华教事务协调理事会委员。这是一个不受薪的職位。其他委员是华教工作者及几位熱心教育的州议员。
梹州政府2009年启动了制度化拨款予州内百多间间华小,国民型中学,独中及教会学校,宗教学校及淡米尔小学。我翻了纪录,从2009至2013年,梹州政府共拨了 5千5百萬。这是个史無前例的州政府創举。
我每一年都走访学校。我数一数走访的学校該超过过二十间学校。
中国人不称走访,也不叫巡视而称做“調研”即調查与研究。中国的领导人每年都下乡野去調研,体会一下政策结果。
我自从担任州议员后,每一年固定訪问选区内的八間华校及一间淡米尔小学。后来,我自动请缨,也访问选区以外的多间学校。
我搬家到浮罗山背,我也爱屋至烏访问了浮罗山背的多间华小及教会学校。
通过制度化拨款,华校的基本设施已提昇。最令我感动的是兩间微型学校的变化。我感受到雪中送炭的喜悦。
我第一次访问阿依淡拉惹兹(Rajaji) 淡米尔小学是2008年。绝大部分的本地人不知道在阿依淡大路旁的印度神庙后面,有间迷你淡米尔小学。我初次访问是感到萬份的痛心。课室间的木板间隔被白蚁蚕食,伸手可見缝,课室不通風。什至有校友告诉我这几十年來都是老样子。
我帮了他们一把。我在州议会里描述了我访问过的兩间淡米尔小学即Rajaji 及另一间位于哥徳路印度人体育会建于地下的阿扎(Azad) 淡小的悪劣狀况。各报报导了我与巫统议员就制度化拨款交鋒的辯论。
后来,工程部批下了提昇学校的工程。在学校提昇的那三个月,我安排他们举校搬遷到打鎗埔组屋民众会堂三个月,市政局出动罗厘及工人帮忙遷校。三个月后,我们又搬回到翻新的原校。自此,校长Chandran 先生每年都盛情邀我出席学校的畢业典礼及运动会。前任校长告诉我,他認不得学校了因为学校已大动作的翻新。这个是2008年后,我见证了对母语教育支持政策的巨大变化。Azad 淡小也在梹州政府的按排下遷校于瀑布路的全新校舍。
另一间我必须提及的是浮罗山背文丁的大同小学。我第一次开始关心浮罗山背区的华小是源于2011年9月29日星洲日报资深记者陈云清访问了我谈”浮罗山背华小招生難”的一篇專访。坦白的,我雖然长篇大论谈了前景,我对于浮罗八间华小的狀况还是陌生的。那一年我已搬家到浮罗。我虛心的向华教委员会要求就制度化拨款一事走访浮罗区的华小。
我第一次访问大同是2012年2月14日。董事长向我报告懸了十五年未解决的校地问题,通过几个议员都未有突破。我回答说我会嘗试。我安排了发展商会见校方,几次会议下來,双方达致协议購地一事终水到渠成。校方发动筹款,在一年多期间,这件十五年的懸案解决了。
我上星期再度访问了大同,我看到全新的校园。董事长趙惠坤带我走了这间已全新粉刷色彩繽纷的学校及画有四个小黄人的篮球场。我向媒体说大同在兩年间扭转了劣势,謢校有功,成了微型华小的典范。那四个小黃人有趣得很,整间学校活泼起来。
我对于一年走访十多间学校的工作乐此不疲,原因是我实質上通过梹州政府的力量,与董家教一起改变了学校的坏境,巩固母语教育的大坏境,让众多学生及整个社会得益。那是我在夏威夷时意想不到未来的經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